金税四期下,财税合规,应该警惕什么?► 高维君说: 金税四期最近被炒得非常热,可金税四期到底对企业的影响有多大?是否存在巨大的风险?作为企业,如何低成本进行财税规范?这些问题,在今天的文章里都能找到答案。 本文根据高维学堂常驻导师徐薇上周的直播内容整理,内容有删减。 来源 | 高维学堂《创始人财务进阶》直播 高维学堂常驻导师 | 徐薇 编辑 | 高维君 今天和大家分享的内容是“金税四期下的财税风险预警和规范”。 金税四期,好比是在国家金税三期这样一个第三代信息系统基础上做的整体升级,我们把它称之为第四代信息系统。大家可以把它理解成跟公司一样是一个信息化系统的升级,是需要一定过程的。 它不是在哪一天直接切换掉过去的模式,而是这几年循序渐进式地提升和发展,最终要实现的是公平、公开、公正的智能化管控,并建立统一的规则,让这个管控更加高效且公平。 ▲高维学堂常驻导师:徐薇 01 新趋势下,财税风险的 重点行业、领域和行为 1、8个重点关注领域+5项涉税违法行为 1)8个重点关注的行业和领域 ① 医疗美容。税务局更关注的是毛利比较高跟自己的纳税额有严重不符的部分。 ② 农副产品生产加工。历年来这项都是重点关注的行业和领域。农副产品生产加工源头很难有发票,于是会运用到特殊的国家的四小票之一“农副产品收购发票”。但我们收购农户的产品,不是农户给我们开发票,而是我们自己给自己开发票。这就会涉及通过垫高成本虚开发票等来降低自己的所得额并降低自己的税的情况。 ③ 废旧物资的收购利用。收购时很难从被收购方取得发票,所以也是用四小票之一中废旧物资收购的专门发票。如果取得这个资质,收购方也可以自己给自己开发票。 ④ 直播平台。一是针对直播平台高毛利、高收入的监管;二是针对签约/头部主播这些高收入人群税收的监管。 ⑤ 大宗商品购销。尤其是跟进出口的大宗商品有关系的,比如涉及到出口退税。 ⑥ 中介机构。主要是对于中介机构所出具的服务以及对应的收入部分进行重点监管。 ⑦ 营利性教育机构。 ⑧ 高收入人群。高收入人群的个人所得税,例如网红主播、明星的个税征收问题已经连续几年都是重点;另外个人股东的股权转让税率是否合理,也会被重点关注。 2)5项重点查处的涉税违法行为 ① 虚开(及接受虚开)发票。发票是从金税系统一、二、三、四期以来最成熟的对于某一项经济事物凭证,也是税务局最成熟的监管方式。所以虚开发票是一定不能碰的红线。 ② 隐瞒收入。所有税收的处罚力度中,隐瞒收入处罚力度比较大,也是重点查处的。 ③ 虚列成本。虚列成本直接会影响到成本中抵扣增值税,会影响到所得税,这两块都是监管的重点。 ④ 利用新型经营模式逃避税。比如你是头部直播,已经涉及到网红模式,但却用灵活用工形式来规避个人收入。 ⑤ 利用“税收洼地”和关联交易进行税收筹划。“税收洼地”是一些“中介机构”和市场约定俗成的说法,在政府部门没有这个提法,但是会有一些专项或者扶持某个行业的普惠“扶持资金”。关联交易税收筹划的风险包括很多企业为了享受当地政策扶持获取更高的市场回报,在某地设立关联公司但没有实质经营,通过关联交易不合理的转移定价来减少税金。 ▲《创始人财务进阶》课堂现场 02 重点稽查的涉税行为 重点稽查的涉税行为是我们在业务场景中会经常看到的,大家要重点关注。 1)故意用现金/个人卡发工资 这个是比较常见的错误形式。主要包含9类交易: ① 现金交易超过20万; ② 公转公超过200万; ③ 私户的转账金额过大(境内转账超50万,境外转账超20万); ④ 公司规模小,但流水巨大; ⑤ 转入转出异常(分批转入集中转出,集中转入分批转出); ⑥ 资金流向与经营无关; ⑦ 公户私户频繁互转(越频繁,引起监管和稽查数据的异常就越多); ⑧ 频繁开销户(频繁开销户,银行都有纪录,不是销了就没事); ⑨ 闲置账号大量交易(很多三年没有用的账户突然产生一笔大交易,很容易引起银行系统的预警,银行数据在未来肯定会跟税务数据打通)。 2)对开发票、环开发票 对开,是你开给我,我再开给你,来回倒账;环开,是A倒给B,B倒给C,C再倒给A。 3)隐瞒收入 包括3种重点监管情况:账户现金交易超过20万;公户转账超过200万;私户转账超过20万(境内)或50万(境外)。 4)虚列成本 指的是主营成本长期大于主营收入。比如公司没有车,却存在大量的加油费;比如差旅费、会议费、咨询费等异常;比如工资多申报或少申报;比如买发票,多结转成本、后期红冲或补发票,并且买的发票很可能还跟经营无关,甚至进货时很多C端不要发票,把货和发票拆开卖,一部分卖发票,一部分卖货。 5)买卖发票 买卖发票是违法犯罪行为,千万不要碰。 6)用现金收支货款 用现金收支货款在特殊场景下是可以的,比如对方是个体工商户。但用现金来收支几十万的大额货款,就很容易引起警觉。 7)到处找发票抵税 有些公司的报销发票一看就是假的。比如,三个人能在一个月里花了30万办公费?一个人一个月能用掉10万块的加油票? ▲《创始人财务进阶》课堂现场 8)大量员工的个税零申报 比如从老板到员工全部月薪5000块,因为听说5000块是免征额。但还有五险一金、各种可扣除项目,如果一位员工年收入在20万以内,个税一般来说并不高。根本没必要这边“省着税”,那边老板用个人账户给员工发工资,况且大量员工还没有达到较高税率(高于15%)的地步。这不仅会对老板个人账户造成非常大的风险,也可能因此给企业带来劳动用工方面的风险。 9)代缴社保 这指的是劳动关系和社保关系不对应,真正业务真实,合同、发票、资金三流合一,确属劳务派遣是另外一回事。 03 如何低成本进行财税规范? 企业做生意时必然会考虑成本问题,但这不能成为企业进行逃税行为的理由。 若真这么做了,长此以往,规模越大,企业背负历史税务负债就越多,风险也越高。一旦合规后,一是没有市场了,二是你可能无法承受合规成本。 任何头部企业的发展壮大都不是靠偷税漏税,而是核心竞争力。 那如何低成本进行财税规范?我通过几个真实案例来告诉大家在企业实践中如何本着企业自身真实情况来降低成本。 ▌案例1:江苏某电商企业,以税换资源,获得政策支持 江苏某企业是一个细分领域的龙头企业,纳税自前两年已开始100%合规,目前年纳税额3000万元。其中,83%为增值税,其余为企业所得税等其他税收。 这个时候,企业想要低成本进行财税规范可以从两个方向入手—— 方向一:以税换资源。这要求企业自身盘点下自己的需求以及当地政府投促部门产业资源情况,争取以税换资源,比如工业用地资源。 比如,在某城市的一个新能源新材料园区,某新能源企业由于发展迅速需要快速建工厂,建工厂就要征地,他们希望拿税换取工业用地。于是开始盘点企业需求,与当地政府投促部门谈,了解当地产业的政策、扶持方向,看有哪些财政扶持资金与他们相吻合,还有哪些资源可以给到他们。 最终,实现了以税换资源。综合来看,这家企业获得了很大的资源支持。不仅解决了企业高速发展中以合适的价格获得土地并且快速扩张的问题,同时该企业还获得了一些针对专精特新企业的扶持资金。除此之外,也获得了包括人才、孩子入学等相关配套政策,解决了实际困难和问题。 方向二:争取财政扶持资金。这要求企业与当地投促部门沟通,了解当地产业扶持政策、人才扶持政策相关政策,争取财政扶持资金支持。 上海某电商企业跟上海某区争取财政扶持资金。上海增值税的地方财政留存区级是32.5%,即交100块的税,上海市区级财政留存是32.5块,上海市市级留存是17.5块。各区分配比例都是统一的。 这个扶持资金一般根据会根据各区产业扶持方向等,符合申请条件的企业,地方财政留存会给到一定比例范围的支持。除扶持资金外,还有人才方面的一些相关政策,比如会给你提供人才公寓、优惠价格的办公楼等,这些都是解决企业发展当中刚需问题的扶持政策,还会有一些银行利息的贴息,比如给你贴50%的贷款利息等,帮助符合扶持条件的企业健康发展。 大的企业未必税收成本就高,而是可以通过正确地争取当地财政扶持资金来完成对国家的贡献和对企业自身的降本。 有些初创企业本身收入规模还没起来,纳税额偏少,但企业处于高速发展阶段,也可以提前了解下相关政策,作为实践知识储备。 ▲《创始人财务进阶》课堂现场 ▌案例2:某企业将子公司迁移到“税收洼地”后引发系列检查 某企业在细分领域中排名第一,因了解到“税收洼地”政策十分诱人,于是将公司控股的一家纳税额最高的子公司迁移到了“税收洼地”,并做了转移定价的调整。结果引发了系列检查。 其中,关于转移定价的调整,如果符合市场公允,完全可以。比如该企业确实提供了服务,也确实做了供应链相关的一系列支持工作,拟加2个点,也是正常的。 否则,可能被税务机关认定为不合理的转移定价,疑似人为调整到“税收洼地”,加上缺乏专业财务知识,盲目筹划,导致当地税负率出现异常波动。可能引发金税系统税务预警。 纳税筹划要科学,不是想怎么筹就怎么筹。大家切记,不合规的部分一定是有风险的,一定要走人间正道。 比如提高自己的科技含量,去获得“小巨人”的企业称号,获得“专精特新”的认证,这些都是合法合规的,而且一定会有相关扶持政策提供给你。大家也可以跟政府直接沟通了解产业扶持政策是什么?怎样通过努力能获得这些政策? 如果有人告诉你类似:应纳税收入过亿不交税还能完全合规、不引发任何风险! 那一定是骗子。 ▌案例3:某商业零售企业在采购取得专项发票要加价?先搞清楚真正问题 某零售企业,生鲜区多为农副产品,多为个人、个体、小企业供应,在采购取得专项发票时,很多人反映无法取得发票,因为只要一要发票,对方就要加5-8个点,实在无法承受。 对此,大家要思考一下为什么对方给你加了这么高的成本,它本身的税负成本是什么?大概有以下3种情况: 第一种,在不合规的情况下企业可以随意选择供应商,但若企业处于高速发展阶段未来有一天做大了,想要拥抱资本市场,就必然要走合规之路。如果这些供应商连公司都不愿意注册,连税都不愿意交,你觉得他能陪你多久,能陪你发展到多大? 第二种,采购环节中,大家除了税率还发愁另外一个事,叫灰色收入(灰色采购)。如果是现金采购,个人账户对个人账户,看上去少缴税,实际上增加了内部管控的风险成本。 第三种,谁告诉你开税票一定会增加成本?对于重点监管的农副产品,如果合法,完全是可以的。 根据《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农民专业合作社有关税收政策的通知》(财税〔2008〕81号)第一条规定,对农民专业合作社销售本社成员生产的农业产品,视同农业生产者销售自产农业产品免征增值税。由此可见,我们可以帮助源头建立与其养殖种植相符的农村合作社,农村合作社本身是免增值税,合作社本身并没有增加成本,但却能开具增值税发票转用发票给对方,发票是可以合法抵扣的。 总的来讲,如果开票方本身没有税负成本,也不会给你加。即便是加,也是操作环节的成本,微乎其微。如果你在采购时遇到取得专项发票要加价的情况,先搞清楚真正问题,看对方到底是为什么要加价,只要合法合规,加价也得要发票。 最后,给大家提供一些谈判方法。 我们辅导的一家企业,在分析了该企业的供应商后,我们发现有些供应商采购金额非常小,一年就几千块钱。你跟这样的小供应商谈判肯定比较困难。但你可以把众多这样的供应商零星地并给同类型的供应商,不仅可以缩短你的链条,还可以降低你跟小额采购供应商之间的谈判难度。 另外,我们发现有些产品有三个供应商同时提供,这三个供应商一年采购1万的量,分别是6000、3000、1000。 我们设想跟1000的采购量去谈肯定难,对方大概率会提升成本,加税点。但是我们可以尝试给他提高采购额的方式进行谈判,比如采购量从1000提升到4000、5000,对方愿不愿意不增加成本也能提供合规的专用发票?如果不愿意,这1000采购量的供应商没有合规意愿,那么把他的采购量并给另外两家,对方愿不愿意配合我们合规?如果都不愿意,10000的采购量并不小,我拿出8000来去重新进行合规供应商的寻源,现在竞争压力这么大,相信一定可以找到又合规又能控制住成本的供应商。 ▲《创始人财务进阶》课堂现场 虽然我们在梳理和内外部沟通上做了很多努力,但最终企业税务风险下降了,关键是控制了合规成本,让企业更有信心在合规道路上坚持下来。 如果要坚定地走税务合规这条路,我们辅导了很多企业,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挖掘降本和降低税务风险两条线同时做,今天也输出这条验证后靠谱的建议给你。 只有实操时才能够看到,税务合规不仅仅是财务一个部门的任务,而是公司级的任务。过去光靠一个财务部门去推,往往业务不配合,不理解。 在这个公司级的任务中,创始人真正认识到税务风险,想要长期健康发展是第一位的。我听到太多创始人说过,因为不合规,害怕风险,所以不敢把企业做大,这就太得不偿失了。毕竟,把企业做大做强才是最重要的目标,不论是否想要上市。创始人认识到了,重视起来,业务就能高效配合,财务也能高效落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由昌安耀滨整理编辑,部分图文来源于互联网及公众平台,内容仅供各位学习参考,如有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及时删除! |